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中国环境报】湖泊控藻水质目标精准过程管理探究-—水专项为湖泊型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战略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2018-01-17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集成

                 

                              滇池推广会现场

    花费巨资却给人以越治越污——乱花钱治理无效——白花钱方法不对——错花钱的尴尬印象,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尽管2015 年前后太湖、滇池、巢湖等重点湖泊的主要营养物浓度已下降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回到25年前的水平),但总磷(总氮)浓度的恢复并未带来叶绿素a的同步下降,藻华灾害仍未缓解到预期水平,有些湖泊藻华还有加重的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营养物入湖率提高和湖内营养物负荷累积增长持续中、耗水量增加及气候变暖导致的湖泊营养物环境容量下降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管理示范主题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集成综合示范综合示范项目设置了太湖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示范效果评估与湖泊型流域技术集成推广2012ZX07506-008)课题,旨在寻找合理可行便利成套的水质目标管理方法,识别湖泊富营养化的可逆程度。这对实现湖泊营养物水质目标的精准识别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及实践意义。

    构建分湖控藻水质目标过程管理技术体系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课题紧密围绕构建湖泊型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的现实需求,依据湖泊流域富营养化控制,力争走系统性层次控制、精确性误差控制、适应性反馈管理、技术性追踪管理的水环境管理思路,开展了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实施效果的全过程评估分析,优化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系统结构和适用条件,实现了水质目标管理关键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形成了水质目标管理的技术库、配套政策库及管理平台;提出了滇池、巢湖、三峡水库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推广战略,为全国重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和运行提供支撑,为国家层面的湖泊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战略转变提供实施建议。

    据了解,课题在集成过程中针对目前湖泊富营养化营养物水质目标管理的突出问题,重点进行了背景环境因子发生不利趋势变化的情况下营养物承载力下降问题的研究,研发了营养物水质目标过程管理的技术方法,对具有较长历史数据的重富营养化湖泊,总结现实管理问题,借鉴国内外湖泊环境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更具普适性的分湖控藻过程水质目标的适应性管理体系,突出营养物水质目标精准管控、富营养化灾害精准识别,背景条件综合效应的精准识别的管理价值,提出了便于管理的分湖营养盐与藻类过程性水质目标的识别、诊断、评估、预估等多个技术工具,以应对气候变暖、水资源消耗、水文调控等背景条件趋势变化带来的营养物水质目标管理问题。

    实现营养物分区分类的多湖定标向分湖定标迈进

    据介绍,目前主流的分区分类多湖建模定基(标)研究方法对具体湖泊的营养物定标存在时空上的较大不确定性,指导作用不强。为此,课题提出了分湖(全湖或重点湖区)定标的概念及方法,可适用于有长序列数据的重富营养化湖泊,可有效提高营养物定标的准度。

    课题通过上百个湖泊的数据分析,进行了分湖的返贫路径识别,归类为三类富营养化修复路径(左旋——综合措施修复也不一定可逆、右旋——生境修复可减低总量减排要求、原路径——总量减排即可逆)的七种轨线。把传统的营养盐浓度定标的线性、无时序、无路径方法拓展到非线性、有时序、有路径方法,可用于判断分湖富营养化返贫的难易程度及治理行动对返贫路径的影响。

    课题开发的低通滤波轨线技术用于营养物定标,摒弃了传统方法导致多湖模式带来的不确定性,将一般轨线的单一定性描述提升到多周期滤波的定量描述,同时等同于非线性相关而优于线性相关,这种非线性相关又带有时序及趋势预报功能,是将传统不分时序散点相关图及单指标时间过程趋势分析表达整合到一起的多指标时序因果关系图(相空间表达),并有多种滤波带宽的选择,增加了识别不同时间尺度问题的可能性。本方法在不同类型湖泊的使用效果良好,形象表达及解释了磷限制湖泊的中低氮磷浓度条件下的越治越污——磷降藻升等不协调形象、越洁越脏——磷降氮升等氮磷异步现象等。

    “分湖定标使滤波轨线方法对依法被污染(如总氮劣类藻类超贫)被依法污染(如营养物达标藻华成灾)的两类错位定标问题形成过程的理解提供了形象技术工具,为解决富营养化水质目标问题服务于管理打开了方便之门。课题组负责人表示。

    实现营养物的稳态水质目标管理向动态过程目标管理跨越

    气温、入湖水量、水位、滞留时间等生境指标的非平稳的趋势变化将对湖泊营养物产藻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采用不变的稳态营养物水质目标,将可能丧失水质目标管理的准度。而跟踪背景条件的趋势效应,减少水质目标的滞后效应对管理的干扰,是实现营养物水质目标精准管理的必要选择。

    课题建立的营养物承载浓度定标方法,可用于历史资料较长湖泊的管理。通过跟踪识别背景环境因子趋势变化对叶绿素a 与营养物响应关系的影响,依据功能区叶绿素a 保护要求(阈值及重现期),确定营养物过程水质目标,实现营养盐水质目标从稳态管理动态管理一湖一标一湖多标的转变。可解决具体湖泊叶绿素a 对营养物的响应模式转变导致营养物水质目标稳态管理失效问题。

    同时,课题开发的弱时序营养物双概率定标方法强化近期不利背景条件对营养物承载力的影响,避免稳态营养物标准导致标准偏松失效问题。实现营养物承载浓度的目标跟踪管理 。强时序营养物低通滤波轨线定标方法通过拐点识别,避免错用历史数据带来稳态营养物标准失效隐患。可用于适应随背景条件趋势变动的分时段的营养物承载浓度一湖多标的识别。

    实现营养状态多湖建模分权稳态评估向分湖建模变权动态跨越

    现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EI)利用多湖数据稳态建模多指标等权或加权平均而应用于分湖的营养状态评估。其中多指标分权平均带来的藻华危害的低估,构成平坦效应;多湖数据建模用于分湖带来的系统误差,构成平移效应;不分时段数据建模带来的单项指数失真,构成平稳效应。三个效应带来精准度损失使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EI)用于分湖评价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受到影响。

    课题提出的湖泊营养状态变权综合评价方法,剔除普适性较差或处于时段非协调状态指标,在后果指标选用一个最敏感指标作为显势指标(表示实际藻灾水平),在原因指标选用一个限制性指标作为潜势指标(表示可能藻灾水平)。最终的评价水平由显势及潜势富营养化水平的高者决定,避免为得到单一综合值,而取平均和极大值带来的失准问题。用于多湖模式可去除平坦效应,用于分湖模式可去除平坦效应平稳效应,若能在背景条件出现趋势变化时分时段使用则可进一步去除平稳效应,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防灾的指导意义。

    课题开发的变权营养状态指数法(TLIcw可从显势和潜势两个方面表达富营养化灾害水平,更精准地描述营养化水平;营养足迹指数法(TFITFIcw为分湖模式——利用滤波轨线实现拐点识别及时段划分,采用参数或非参数方法建立藻类密度与营养物浓度响应关系多时段曲线,及非线性多时段营养指数TFI关系,从显势和潜势两个方面表达富营养化灾害水平,实现营养状态评估的一湖多标。该方法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富营养化湖泊返贫路径中非响应关系段进行适当的预估和评价,这是现有方法无法实现的。

    实现治理降藻综合绩效评估向视在、实在、潜在绩效解析评估迈进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治理过程的降藻成效往往存在延迟及不可逆现象(如草藻跃迁)。因此,公众存在治理无效——白花钱的疑惑;人类活动导致湖泊物理生境变化(如气候变暖的人为贡献)也经常导致湖泊的产藻效率的提高,出现限制性营养物浓度回到污染前而藻密度上升等不可逆状况,公众存在越治越污——乱花钱的疑惑;对于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的异营养化状态(如重富营养化城市湖泊),也存在营养浓度下降藻密度上升的阶段,公众存在方法不对——错花钱的疑惑。在降藻效果为负或零的情况下,使纳税人、管理者、投资者明确治理工程的实际绩效,对提振信心、强化管理、增加投资显得至关重要。

    课题建立的富营养化治理绩效评估方法,采用视在效率(治理过程前后叶绿素a浓度的减量)、实在效率(治理工程措施减量)、潜在效率(背景条件影响减量)的解析方法,可以分析背景条件发生趋势变化时,如何从视在效率中看到减污工程的实在效率,可以识别实在效率与潜在效率的相对变化,从而不会因视在效率低而否认减污过程的贡献;也不会因视在效率高而夸大减污过程的贡献,从而避免误判投资效益;而潜在效率的持续为负,往往会促进治理投资向湖泊生境的恢复及保护倾斜。

    课题开发的基于低通滤波轨线绩效分解评估方法可用于湖泊协调时段;基于产藻效率射线的绩效分解评估方法可用于湖泊非协调时段或协调时段。

    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有效实施

    科学有效的水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与管理机制是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的重要保障。

    针对太湖流域当前相关管理政策体系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现状,课题以江苏省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系统梳理了目前以功能分区——基准标准——总量控制——监测监管——风险评估——污染治理——预警为核心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配套政策。构建了包括国家——流域————垂直层面的配套管理政策库:面对不同污染源(点源、面源),采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等不同维度、多种类型的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有效实施。课题组基于对太湖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相关配套政策的识别与整理,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政策评估体系,筛选了政策评估适用的方法与评估逻辑框架。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针对不同环节的不同指标,研究给出了多个评估方法选择,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政策评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字号:[   ] [ 打 印 ] [ 关 闭 ]